我對《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第一印象來自高中數學的排列組合。聽說是得了文學獎,很經典的小說,所以前陣子就借出來看了。我要看之前給自己滿長一段心理建設的,畢竟是民國69年得獎的作品,感覺會讓我看到一些很吐血的東西。實際心得就是嘈點滿滿,不吐槽這本書對不起這個世界。但是也不致於到難看,因為我還可以看得完。也有吸引我的地方,雖然我覺得一大部分是這個故事對我來說真的太莫名其妙了,以致於我很想看到底可以有多荒謬。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要不斷提醒我自己,這是民國69年得獎的作品,是我母親18歲時,這個社會願意讓他們讀的文學作品。尤其時這是文學獎得獎作品,所以一定符合了某種意識形態。這樣的閱讀其實也滿有意思的,臉書的演算法已經讓我們活在一個高度相似的世界。試著認識一群與你不一樣的人,其實也滿有趣的。

 

以下心得皆嘈點,而且是人很差講話滿酸的心得。喔對,我看了很多書評,說看見早期臺灣的美好。但我真心覺得嘈點太多,我看不到這些美好。(以下有部分劇情露出)

 

嘈點一:這個國家是誰的家

 

背景是民國6070年的臺灣,一開始常常出現「中國人」的論述。對我而言這件事情很難想像,尤其是看到某人的叔叔要「替中國拿下一座諾貝爾獎」時,當然某種層面來說,現在的臺灣還是常常有類似的概念,只不過事情有點不一樣了。現在比較多是,功成名就之後硬被冠上「臺灣之光」,殊不知非常多人都是因為被這個國家的教育體制逼走,在國外獲得重視之後,才被硬扯上關係。尤其當我看到那些只是爸爸媽媽是臺灣人的人,我非常懷疑他們的自我認同到底是不是臺灣人。我想質疑的是,那些莫名其妙給別人冠上這些稱號的人,能不能稍微尊重一下別人的國族認同好嗎?你確定他覺得自己是臺灣人嗎?我滿意外這個年代,居然還有人認為國家的認同來自血緣的。

另外一件有點微妙的事情是,書的一開始出現了非常多「中國人」的論述,但是到中間幾乎不見了,直到小說的最末又出來刷存在感。這是在提醒評審這是一本意識形態正確的小說嗎(笑

嘈點二:你確定你爸真的是你爸嗎

 

我覺得這點是整本書最大的bug。滿前面的部分,女主角的父親就過世了。女主角整個傷心欲絕、茶不思飯不想、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可憐的人、別人都有爸爸疼只有我沒有,基本上這些情緒都是可以理解的。但bug在於,女主角爸爸死掉之前,只有兩段在敘述女主角與他父親的感情。而且其中一段還是女主角做了某件事被她爸爸看見,然後在小劇場他的爸爸一定會因此蒙羞,最怕爸爸了、爸爸好兇之類的。為什麼只有兩段在敘述和爸爸的感情呢?因為女主角在弟弟出生之後就自己搬去外婆家住了,不過其實她家和外婆家滿近的,我沒有很理解為什麼要這個樣子。我覺得爸爸要死掉沒有關係、女主角要哭得呼天搶地連聯考都不去考也沒有關係,但是要合理。在沒有情感鋪陳的狀況下哭得這麼稱職,我只會想要吐槽那個年代的角色扮演技能值點得真高,事情一來沒感情也可以逼出感情來,哭得像是天底下只有爸爸愛我,爸爸死了之後我頓失所有依靠一樣。

而且女主角爸爸過世的隔天,剛好是女主角大學聯考的日子。女主角心理OS說,原本是爸爸要載他去考試的,現在爸爸不在、她也不想去考試了。雖然很失禮,但是我看到這一句的時候真的很發自內心的笑了,我不知道我要感嘆說原來你爸只是工具人嗎、還是你爸心情一定很複雜,小孩子年紀都這麼大了連自己搭車都有困難。

 

嘈點三:這整本書幾乎是女主視角喔

 

先講一件不重要的事情,女主叫名字叫貞觀其實讓我滿出戲的。這本書的女主角是貞觀,這個毫無懸念。但是男主角是大信這件事情,我是等到貞觀到臺南工作,他們一直通信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是愛情小說!原來大信是男主角喔!我真的有點被嚇到了。不過這本也不算很愛情小說啦,因為根據維基的敘述是「大信與貞觀之間似有若無的愛情故事。」

看到維基這句話,我瘋狂的笑、超失禮的笑,因為我覺得整件事情太荒謬了。首先,貞觀不先糾結大信是親戚的小孩、他們是有血緣關係的;反而先糾結大信之前已經有過戀愛一次經驗了,他們是無法相愛的。對,她就是糾結這樣一件神奇的事情,完全沒有邏輯,我不知道大信已經有過一次戀愛經驗和他們能不能談戀愛是有怎樣的關聯性。中間他們的互動,貞觀有很多的心得,我覺得都只是在腦補而已啦。是那個年代的愛情比較保守嗎?我覺得只要沒有戀人的名分,一切都是腦補。沒有在一起,沒有對同一件事情坦承,那就只是空話。基本上他們之間「似有若無的愛情故事」我都當貞觀是被愛妄想症而已。

換言之,如果這本書是以大信為敘述的主角,我覺得貞觀有滿高的機率是不會出現的(笑

 

嘈點四:我詮釋版本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民國60、70年代,一位貞觀小姐在布袋長大,有一個情感親密融洽的家族。好像有談戀愛又好像沒有談戀愛,總之有一點被愛妄想症,後來莫名其妙的就失戀了男主角從此不見。女主角傷心欲絕,在難過到有點想要出家的時候,被小男孩的童言童語給開釋,決定將這樣的痛苦,還諸天、還諸地、還諸於佛法,the END。

 

接下來我會很認真的講為什麼我可以看完這本書

 

其實我通常只要看了那本書我就會把他看完,但可以看完《千江有水千江月》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女主角個性其實跟我很像,她對大信做過的蠢事,我也做過(笑。女主角在自我剖析說,她是一個越了解越覺得不堪的人,剛好我也是。這是我為什麼可以看完這本書,雖然感覺不是很合理,但是這個理由很誠實,而且跟《千江有水千江月》比起來,這個理由已經夠合理了。

順帶一提,龍應台的評論是,「作者以極度感情式的、唯美式的、羅曼蒂克式近乎盲目的去擁抱、歌頌一個父尊子卑、男貴女賤的世界,對這樣一個世界沒有一點反省與懷疑,使『千江』成為一本非常膚淺的小說……。」雖然我平常覺得她頗呵的,但是她講這句話很實在,這本書裡面連夫死從子之類的屁話都有出現耶。最後一點,《千江有水千江月》裡面的臺語,非常不臺語,連我臺語母語的人都看不太懂,而且她只有一部分臺語,而且那些點我是覺得滿沒有意義的臺語,我不懂那些字為什麼要特別用臺語,更看不出大家說的典雅到底在哪裡。如果想看真正臺語用得非常好,非常自然的,歡迎看楊富閔的《花甲男孩》,大推,我坐在立法院前看完的。

arrow
arrow

    舒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